当前位置: 首页 > 国学动态 > 另外“半部《论语》”说了些什么?

另外“半部《论语》”说了些什么?

2015年04月20日 08:17:46 来源:转载“文汇报” 访问量:358 作者:钱宁

原文题目:找回另外“半部《论语》”

        在另外“半部《论语》”里,孔子讲的不是“专制”,而是“共治”。

  孔子从来不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倡导者,更不是辩护者,原因很简单,在孔子时代,还没有大秦帝国,更没有“始皇帝”。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,还是周天子“封建邦国制”的天下,没有帝国,也没有皇帝。

  诚然,孔子一生都在竭力维护周天子的权威,有“尊王”主张,有“忠君”观念,也有对“犯上作乱”的乱臣贼子的痛恨,但他从未主张集天下之权于君主一身。

  孔子推崇的是“共治”。这可以从他对周朝政治制度的无限向往和高度赞颂中得到充分印证。虽然,在《论语》和其他文献中,孔子并未用过“共治”一词,但是,通过对周朝政治体制的结构分析,我们可以看出,“共治”体制的主要架构和基本原则,并从中理解孔子一生追寻的“大道”到底是什么。

 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,抛开上古的尧舜盛世不说,就是所谓“直道而行”的“三代”。“三代”之中,夏、商年代久远,湮灭难寻,而周朝去时未远,体制尚在,典籍犹存,可供观摩考察。

  于是,周朝提供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。孔子说:“周监于二代。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”(《论语·八佾14》)他认为,周朝的政治制度借鉴了夏、商体制,从而达到了完美状态,是一个“天下有道”的时代。同样的意思,孔子在另一处也曾表达过:“大道之行也,与三代之英,丘之未逮也,而有志焉。”(《礼记·礼运篇》)

  因此,从“周制”中,我们可以看出“共治”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体制。

  周朝的政治制度,以宗亲为纽带、以“礼乐”为文化、以“邦国制”为基础,形成多层次架构,其中主要涉及三重关系:天子与诸侯、君与臣、君与民。

  先说天子与诸侯的关系。

  周天子,虽是天下君王,其实更像一个盟主,他可以分封诸侯,却不能直接干涉诸侯国“内政”。作为“天子”,他拥有两项重要的权力,即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(《论语·季氏2》)。礼乐,维护了天子的“政在中央”的权威;征伐,掌控了“宣战”之权——只有周天子才有权对某个诸侯进行讨伐,当然需要有正当的理由。这样,天子与诸侯之间就构成了一个上下依存、相互制约的分权格局。

  到了春秋,已是孔子所说的“天下无道”的时代了,其标志就是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”。前者,让周天子的“中央”权威尽失,孔子对此激愤万分: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?!”后者,使诸侯之间征伐不断,战火难息,孟子因此断言:“春秋无义战。”实际上,那时,天子与诸侯之间相互制约的分权格局已被彻底破坏了。

  再说君与臣的关系。

  有关君臣关系,孔子在回答鲁定公之问时有过明确解释: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(《论语·八佾19》)这也是一种上下依存、相互制约的关系。“君使臣以礼”,是说君王任用臣下,却不可将其视为犬马,任意驱使,随意宰杀;而“臣事君以忠”,是说臣下忠于君王,也并非一切以君王的意志为是非标准,“忠”字里面包含着“直言相谏”之意。子路曾问如何“事君”,孔子回答:“勿欺也,而犯之。”(《论语·宪问22》)当鲁定公问有没有“一言而丧邦”之时,孔子更是将君王“唯其言而莫予违也”视为亡国之兆(《论语·子路15》)。

 最后,说说君与民的关系。

  君与民之间,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。君权天授,但这“天授”是有条件的,就是君王要有“仁德”。不然,君王的天下,“虽得之,必失之”(《论语·卫灵公33》)。那么,如何判断一个君王是否“仁德”呢?看他对待民众的态度。这样,一个君王执政的合法性,理论上,还要由民众来决定。孔子这一观点,后经孟子发展,成为了著名的儒家“民本”思想: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(《孟子·尽心下》)从天子与诸侯、君与臣、君与民三个层面,我们可以看出,周朝的政治体制具有一种“共治”结构——即天子与诸侯、群臣、民众构成一种上下依存、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。

  作为对比,以后来“秦政”为代表的君主专制体制——君主与诸侯、群臣和民众,完全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单向关系,即君主对所有人都拥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。

  当然,周朝 “共治”体制的形成,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,也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,未必完全出于圣王们的顶层设计,更非由于执政者道德上的自我约束。至于这种“共治”体制在历史现实中是否真的如此完美,也大可商讨。重要的是,孔子在其中看到了他一生所追寻的“大道”——一种能让“仁政”得以实现的理想政治体制。

编辑:李志军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大庆市肇源县国学教育 特此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