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传统画卷 > 中国画十辩

中国画十辩

2011年04月23日 11:08:18 来源:大庆市肇源县国学教育 访问量:844

一)中国画姓“中”

近百年关于中国画的论争一直没停过,论争的范围越来越大,遗憾的是论争并不深入,焦点也趋模糊,争到后来,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,我想不管你说得怎么天花乱坠,你必须回答,中国画该姓什么?我说中国画姓“中”,也必须姓“中”!如果有人说,中国画改姓“西”了、或者改姓“美”、改姓“欧”了,那么此论争可以休矣。

二)什么是“中国”

昨夜一梦,伯乐被请去相马,见马群中诸多似驴非马之物,人多不识,称此物较马有诸多强项,比如易驯养、强耐力云云,伯乐大惑,曰“此非马,安能行千里,不在所相之列。”众皆不快,伯乐问曰:“能生育否?”众面面相觑曰“不能”,伯乐曰“此乃马、驴杂交所生之物,兼马、驴之长者,如易驯养、强耐力;又兼马、驴之短,如不善驰骋、无马之神韵,此物称为“骡”,取“马、累”之意......”众皆唏嘘,伯乐摇头长叹而去……

醒来恍惚,觉和当下中国画坛之象相似。近画坛“似驴非马”者众,有自誉、誉人兼马、驴之长者曰“融中西于一炉”、曰“学贯中西”,有以驴之长讥马之短者,曰中国画“造型不准”,又多有以驯驴之法驯马者......若如此,世上焉有良马乎?

三)气韵

六法当中第一是“气韵生动”,古人关于气韵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,又多以为气韵不可学。气韵为何物,实在玄之又玄,这正是中国画之神妙处。正如“气功”,气之可为功何其玄妙,天天站桩,意守丹田,并无“气”来,即使割开脐下三指处,也找不到“丹田”何在,更不用说“气”的踪影但一旦周天打通,真气流焉,个中玄妙无法言传。吴昌硕自题“画气不画形”,请问“气”怎生图画?看他的画,横涂竖抹、纵情挥洒,霸悍、狂放、潇洒之气扑面而来。

四)画如其人

如果会看的话,读画会看到画人的学识、性格、气度,又可见到画家气之强、弱、清、浊,大气、小气、书卷气、俗气,(俗难医,时下俗风日盛,低俗、恶俗、俗不可耐,流风使然,诸君子自重)“气”要养的,叫做“修养”,“养我胸中浩然之气”,如何“养”,修身、养性,唯读书耳。读书自然是读圣贤书、读经典,我是叫研究生们读四书、五经,读中国画论,你读言情小说,只能越读越俗了。

五)笔墨

关于“笔墨”的论争,守者辩其有,攻者辩其无,并非只是见仁见智,有些人到国外去吃了几年洋面包,回来就不认自己的家门,我无法理解这类人的心态。至于“笔墨”本身,那几乎是中国画的全部,分笔法、墨法,笔法研究笔力,“锥画沙、屋漏痕”是耶,墨法则研究墨韵,“浓淡、干湿”是耶,近来大家鲜去研究笔法,只在“墨”里搞效果(做肌理),实属可悲。

六)文人画

文人画被妖魔化,它几乎成了反动、落后的代名词,也有人认为,文人画依附的那个文人阶层没有了,皮之不存毛将焉附?我倒觉得,不妨把问题简单一点看,文人画实际上是对画匠画而言,中国美术史,几乎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画史。文人画家们不满足于对于对象的被动描摹,一开始就来了个“遗貌取神”,确定了画家对于所描绘对象的主宰关系,这和西方被动描摹现实的“照相写实主义”绘画不可同日而语。至于文人画所依附的那个文人阶层,目前大学教育普及,大学生、博士、硕士众多,这个阶层可够大了?

七)禅宗

中国文人之于禅宗,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,从王维到苏东坡到石涛、八大,真可谓影响深远,明代的董其昌提出画南北分宗,流风至今,可以说搞不懂禅宗就很难搞懂中国美术史,恐怕也难搞懂中国文化史。这部分文人画家,不但用研习禅宗的方法研习绘画,用禅宗的方法修身,有的已经是在家的居士或者是出家的僧人,就绘画而论,他们强调一个“悟”字,他们笔底流露的是清静、高雅禅修之气,画中倾诉的是画家对禅的感悟、对人生的感悟,那不再是简单的一山一水、一树一花。

八)诗、书、画、印四绝

理解了文人画,就很容易理解诗、书、画、印四绝了,画家不想成为画匠,就要修养自己,读书和研习书法是必修课,中国的书法是一座宝库,画家所需要的笔法,主要从书法中来,现今画家们笔力弱,盖因书法弱。想自己的画有诗情画意,你肚子里没有诗,画上诗情何来?我叫研究生每学期背三十首唐诗、宋词,就是这个意思。至于印,用笔的最高境界是金石味,我的体会,不刻印难理解金石味,单单写碑还不行。吴昌硕以印名(浙派之首,西泠印社之长)篆书入画,用笔得力于石鼓、齐白石也以印名、印开齐派,行书入画、用笔得力于三公山,潘天寿也是治印高手,隶书入画,用笔得力于汉隶......他们之所以笔力雄健、力拔山兮,得力于印的造诣。

九)写生观

中西文化不同,写生观迥异。西式写生,三大面、五调子、比例、透 视,如此“写”法,何生只有,名为写生实则写死。中国画的写生,主张饱游沃看,三山五岳记在心中,归来“提笔四顾天地窄”,纵横挥洒,写胸中块垒,这差距不远——整整九千九百里!

十)临摹

中国画是一门讲继承的学问,临摹是主要的学习方法,近多受诟病,然想入其门,非此法莫办。当然临摹之外,尚需名师引入,正是“君唱谁家曲,宗风似阿谁”,我要是没有恩师刘海粟、陈大羽的私相授受,恐怕至今也还在中国画之外的黑暗中。

(郭西元)

编辑:李志军
上一篇:宫廷画家的西洋风
下一篇:唐人宫乐图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大庆市肇源县国学教育 特此声明。